放纵并不是真正的自由|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5)

2021-03-15 15:25:51 806 Lisa

放纵自我也等于在否定自我与他人,及世间万事万物的相互关连,更否定了一切行为都将导致后果的定律,就好比有人将石头掷入池水,却以为不会激起涟漪一般。 对自我与他人发出真正的慈悲心,是去审视我们的生活型态,习惯与做事的方法,也就是对自我行为,以及自身的生活,群体的关系中所产生的苦、乐开始负责。当你开始坐禅训练你的心时,审查与认清,因诚实而引生的道德之耻或愧悔心,是放下自私,增长慈悲领悟的第一步,它给予力量并激励自我改变,明白如何使恶性在未来不生起,审视、诚实,愿意改变以及放下自私,便是在防范上精进了。

查看详细

痛苦需要清理|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4)

2021-03-14 07:31:37 844 Lisa

禅修者只要自律有戒,有定的力量,不健康的心态就被抑制了。禅修者达到深观时,会引发全然的转化,禅修者的心最终可从各种不健康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当一位行者体现了信心、轻快、深定的力量等,毫不费力地把健康的一面稳固下来。这也是禅修者最大的利益。

查看详细

心安住,观察自心|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3)

2021-03-13 00:51:27 791 Lisa

当你禅修的时候,好好看清事物的实相,你越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看得很重,与他人的关系就会越紧张,我们执意于职场表现,却遗忘了自己的家人,科技与金钱远胜于我们身边的人、事。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修持,促使我们修持的动力是无常,而令我们修持的方法是修习内观禅,唯有借由智慧对实相的洞见,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查看详细

一开始,我们以心中的某种欲求修行|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2)

2021-03-11 18:41:36 742 Lisa

一开始,我们以心中的某种欲求修行,我们不断在修行,但我们知道那样并不能满足欲求,于是我们会继续修行,直到我们达到某一种境界,修行不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

查看详细

培养定力及观慧,体悟四圣谛|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1)

2021-03-11 16:53:26 1237 Lisa

佛陀教导,无论什么会导致我们痛苦,都缘于它自身的苦。 因此,我们要明白,你为何坐禅,佛陀的教导是去知道苦,去知道造成苦的原因,禅修的练习就是要更进一步,行者应该知道从苦中求解脱,以及导向解脱的修行方法,佛陀教导我们去认知四圣谛(苦集灭道),当我们了解了四圣谛,苦生起时我们便能领悟到它,并且知道它有一个原因,苦不是从天而降的,当我们能从这苦中解脱时,便能够去除苦的起因了。

查看详细

放下知见如实观察|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0)

2021-03-10 00:31:25 784 Lisa

长期打坐是好的训练,但是修行真的与任何姿势是无关的,直接观心是智慧,当你已经观察和了解心时,你会有智慧知道“定”和经典的局限,如果你已经修行和了解不执着,那么你可以回到经典中,而且经典也能帮助你去教导别人,修行对心的锻炼是有益的,如果你有智慧,你不会执着在定境上,有了智慧不会执着任何事物,不修世间过。

查看详细

提升专注力及避免禅修陷阱|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9)

2021-03-08 23:06:04 932 Lisa

平衡的专注力会令你的内观智慧生起,如果我们拥有正念,无论你到那,都会安住自在。如果我们没有智慧,所有围绕于我们四周的事物都将会成为苦的根源,如果我们拥有正见,无论到那,内观智慧会引领我们脱离痛苦。

查看详细

内观禅修为何能净化精神疾病与情绪失衡状态|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3)

2021-03-03 00:00:37 895 Lisa

人体是物质所成,在不同人之间,个别经验并没有一致性可言,只有透过内观的练习才能够消除心中的污垢。 每个人的心都是无法想像的复杂,若要预测某个人将会经历何种形态,是不可能知道的,各种禅修经验的一部分,也只是个人的体验,别人是不知道的,也无法理解。

查看详细

精进是最不用力的用功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2.6)

2021-02-05 23:16:48 935 Lisa

你喜欢早起,喜欢打坐,喜欢观呼吸,喜欢根本作意,喜欢蕴界处作意,是因为你开始知道法,感觉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波动,能感觉每一件事都有起落、收缩、膨胀,体验到这个,就体验到生灭起落是无常的规律。观察行为的意向知道它,也需要精进力,是自然的知而不需用力。

查看详细

在禅坐里,不要期待境界出现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2.5)

2021-02-04 21:12:51 884 Lisa

欲望本身并没有善恶的属性,在正常情况下,那些基本的欲望反而可以促使我们步步向前,这就是佛说的正欲,不是不能有欲望,而是不能过于贪婪,欲望就如同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越口渴就想喝得更多,于是形成了无解的死循环。

查看详细

世间没有一件事,比我们的身心平衡更重要|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2.4)

2021-02-03 22:51:10 904 Lisa

每一个众生都依六界而存在,所有六界互相依赖,不断变化,却不能控制。所以,我们说它无我,我们不能要它这样,要它那样,因它也不是你的,这个色身一出生,就一天天奔向死亡,它是没有人的,色身就是众生,去感觉它的不实在,无常病变,以及种种苦。这种相依的感觉很强的话,那种生死矛盾的感觉就会更强。

查看详细

“刹那定”的特点是根境离系|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2.3)

2021-02-02 22:01:36 1220 Lisa

心很静就会有喜悦生起,那种喜是一种愉悦、轻安、没有重量,心会开,那种喜好像起鸡皮疙瘩一般,心开以后,就有一种很平静的乐,一种无所求,无欲念,世间不过如此的满足感,有喜有乐,心就有定,跑不进一丝杂念,就叫一心。

查看详细

佛陀与阿罗汉以悲智力教导我们以觉知力去接触万物|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2.2)

2021-02-01 22:40:32 921 Lisa

若我们以无明去接触万物,不论是做什么,其结果必定是与以觉知去接触万物者不同。我们不必“拿取”和“成为”依然可以工作,并正常地去维护财产。如果必须“成为”,就应该认识清楚执着的本质,并应用智慧去处理。

查看详细

戒禁取:没有正见不了解其真正的目标而做出的行持|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2.1)

2021-01-31 23:16:37 964 Lisa

中国人所持的戒禁取也不少,求和拜的民间信仰,神秘仪式或经咒,在用餐和睡觉前念各式各样的咒语,有的相信鬼神,灵术,神奇动物等,其实那是古代人的习惯,但是现在仍有执取的人,尤其是那风俗习惯和宗教教理方面的事情更为严重。

查看详细

居家禅修时妄念和外部干扰多怎么办|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1.31)

2021-01-30 22:08:52 1012 Lisa

内观捷径修法的原则,是你必须知道的基本原则:重点在于你要观照,才能了解它的本质。你应该学习去分折它的“色”与“心”的行相,也要了知五蕴生灭、无常及无我的本质,然后你将体会到执着渐渐消失,直到完全熄灭为止,你只要将无常看个够,然后一切顺其自然,就会生出离欲的感觉,最后不再有任何执着。

查看详细

占有欲和欲望在心里生根,你能跑去哪儿?|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1.30)

2021-01-29 22:35:22 883 Lisa

求道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把这些困难看成是修行上出现问题,然后当挑战变得愈来愈强时,修习者心中便会生起想尝试其他方法的念头,或者放弃禅修,去拜去念诵经文,因为身体不用受强烈不适的痛受。但当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才是你修行所在,像在刀锋上行走而不跌下来。选定一种禅修方法之后就要坚持下来,不论这当中你经过了多少的困难与疑惑,或是受到多少激励与挫折,又或者内心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起伏。只要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度过那段最难过的时候,智慧的光终会向你显现。

查看详细

“戒”使心安住在清净中,是修“定”的基础|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1.29)

2021-01-28 21:16:59 873 Lisa

当行者能好好地训练并培育心,就会有“定”的成就,如果你在打完坐之后,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如故,情绪化、心散乱不堪,那你就要重新观察自已在坐禅的时候心态与方法是否正确。因为每一节的禅修,都有戒、定、慧的培养,当你六根收摄的时候,戒、定、慧是自然建立的,它也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查看详细

无论你看到什么或做什么,观察一切不要中断禅修 |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1.28)

2021-01-28 00:16:35 958 Lisa

情绪如同灰中火,时机一到就会复燃烧身。若能守护六根,因有向内反观,所以身口意冲动会渐减少,而且会逐渐柔软,六根触灭,不拒、不嗔,用平等舍心去面对一切,你的修行就上路了。

查看详细

了知心中之“贼”,成为觉知者|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1.27)

2021-01-26 21:19:07 891

世间人是盲目过活,他们忽视死亡,其实世间是充满危险的,有来自生命四大不调的危险,疾病、意外、天灾等等,生命有很大的无常性,佛陀教我们去尽量观察这些危险。众生因为无明而一直在体验贪嗔痴,屈服于这些烦恼,执著而轮回于生死,自食其果,并增长恶习,造了更多的业。

查看详细

禅修時,是否追求更深的定?|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1.26)

2021-01-25 22:08:32 916 Lisa

观察身心的生灭现象时,不要有任何念头。观察有两个层次,一种是从一个所缘境到令一个所缘境,让你的心专注于身体的变化;另一种是观察心,专注于念头的生灭。

查看详细
Copyright © sunlunfan.com 2019-2025.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SunLunFan
PV:9165K / UV:60218  Online user 0 gues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