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以心中的某种欲求修行|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3.12)

2021-03-11 18:41:36 733 Lisa

简体版(编辑校对:觀


女声朗读:AI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第一条

训练是修行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用方法禅修,悟性能有技巧地不断地开发出来,训练使人能有和合节制简朴纯洁的生活使德性禅定智慧能持续地增长。

一开始,我们以心中的某种欲求修行,我们不断在修行,但我们知道那样并不能满足欲求,于是我们会继续修行,直到我们达到某一种境界,修行不再是为了得到么,而是为了放下。

无论我们得到么,都会令你痛苦无论你陷入种极端,种执着,要放下,无论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走到中道,那你就可以找到真正的佛法。

佛陀教导我们,我们去做过后就放下,做了就放下,仅此而已。

 

第二条

佛陀曾说,觉悟者是远离烦恼的,这并不是说他们逃离了烦恼,他们并没有逃到任何地方,烦恼仍然在那里。

佛陀将它比喻成在一池水塘里的一片莲叶,这叶子与水共存,它们互有关联,但这叶子却没有被弄湿。水像烦恼,而莲叶是巳觉悟的心。

一位修行者的心也是一样,它并没有逃到任何地方,它留在那儿,善恶、乐与不乐、对与错的生起等,他全都知道。这禅修者单纯地明识它们,烦恼并没有进入他的心,那就是说,他并没有黏着,他只是经验者,依法的语言来说,就是让他自己的心跟随着中道。

 

我们也许会对觉醒产生误解,可能会觉得我们只要确保自巳没有任何念头就可以了,但仅仅是没有念头,显然并不等于了悟离念之觉醒

离念之觉醒,是清晰敏锐和直接的,如果我们在修持而认出离念之觉醒,它应该是自然显露的,键在于看见事物的本然,否则,我们对觉醒的误解会将我们迅速带入死胡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领受佛法的教导,以及为什么佛陀的言教能被世代相传,持续行持能把我们从死胡同里解救出来。

禅定是指透过禅修来训练自心,行者拥有平衡沉稳的心,心若能平静自在,也会变得机敏灵活而有智慧,具有达到成就觉醒的能力。

 

繁体原文:

 

第一条

訓練是修行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用方法禅修,悟性能有技巧地,不断地開發出來,訓練使人能有和合節制,簡朴,純潔的生活使德性,禅定智慧能持續地增長。

一開始,我們以心中的某種欲求修行,我們不断在修行,但我們知道那样並不能满足欲求,于是我們会繼續修行,直到我們達到某一種境界,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怎麼,而是為了放下。

無論我們得到怎麼,都会令你痛苦的一個原因,無論你陷入那種極端,那種執著,連这個也要放下,無論你喜歡的或不喜歡的,走到中道,那麽你就可以找到真正的佛法。

佛陀教導我們,我們去做过後就放下,做了就放下,仅此而巳。

第二条

佛陀曾說,覺悟者是遠離煩惱的,这并不是說他們逃離了煩惱,他們并沒有逃到任何地方,煩惱仍然在那里,佛陀將它比喻成在一池水塘里的一片蓮葉,这葉子与水共存,它們互有关联,但这葉子却没有被弄濕,水像煩惱,而蓮葉是巳覺悟的心。一位修行者的心也是一样,它并沒有逃到任何地方,它留在那兒,善恶,樂与不樂,对与錯的生起,他全都知道。这禅修者單純地明识它們,煩惱沒有進入他的心,那就是說,他并没有黏著,他只是經驗者,依法的語言來說的話,就是讓他自巳的心跟隨着中道。

第三条

我們也許会对覺醒產生誤解,可能会覺得我們只要確保自巳沒有任何念頭就可以了,但僅僅是没有念頭,顯然並不等於了悟離念之覺醒,离念之覺醒,是清晰敏銳和直接的,如果我們在修持而認出離念之覺醒,它應該是自然顯露的,関鍵在於看見事物的本然,否則,我們对覺醒的誤解会將我們迅速带入死胡同。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領受佛法的教導,以及為什麼佛陀的言教能被世代相傳,持續行持能把我們從死胡同里解救出來。禅定是指透过禅修來訓練自心,行者拥有平衡沉稳的心,心若能平静自在,也会变得机敏靈活而有智慧,具有達到成就覺醒的能力。

 

注:简体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

              

Copyright © sunlunfan.com 2019-2025.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SunLunFan
PV:9107K / UV:60084  Online user 0 gues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