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9.22)

2020-09-23 16:03:42 703 Lisa 师姐

简体版(编辑:孙玲):

2020.9.22 第一条

为什么要观呼吸呢?每一个修习者,刚开始心都是散乱的,念头多、不安和五盖等,而令行者无法静心坐禅,观呼吸可以使人的心定在呼吸上。如果心不定,无力量就会跟了五盖走,贪嗔痴,昏沉,掉举,观身境触是观不到的。因此,心首先要净化,定得下来。观受,观心,最后才能观法,因为身体的行动最粗,感受次之,心念最细。

那为什么观心会放在观法前呢?这是因为观心念无常比较容易,观法无我难。人们执取了有我,已成习惯,习性,无正确的知见?修行法,是除五盖,观五蕴,观六内入处等。

修行法念处首先要先除五盖。修定时,五盖会覆盖修行者的心识,使之无法得定,所以要观察五盖的来源,生灭,断除它们。观五盖后要观五蕴,行者一切身心的活动都包含在五蕴中,五蕴中包含一切有为的生灭法。观六内入处,实际上是进一步守护六根,受从六根来,观察法念处中的六根到了了分明时,就能对自己的内心有清醒的觉察,明白烦恼从何处来,如何灭,于是可以解脱烦恼。

修学四念处,法念处还要进一步观察一切法是生灭无常,观法无我,认识到不论是四大五蕴假合的身躯,还是世间的一切中,都没有一个真实恒久的我存在,因此修行者如果以受,心,法为所缘修行就要更注意了。

例爱的受生起时,修行者就要了知这个受,但他可能因此变成执着这个受,这样他就无法得到念住,因为念住必须透过中道来实践,如果起了喜欢或不喜欢,修行就无法行于中道,修行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否则修行就会不正确。冷漠也不是中道,有人要使他们的心既不爱也不憎,这是不对的,这样是强迫生起冷漠。一切法是无我的,无法掌控的,因此也不正确。某些修法说心是空的,因此以空为所缘,但每个心识都有它的所缘,这个所缘是心生起的助缘,即使是出世间心仍然是以涅槃为所缘。有许多心和所缘会导致喜欢或不喜欢,四念住的所缘可以断除喜欢或不喜欢,但四念住的所缘也会导致烦恼,例你想要令心安住于坐的色身,这会产生贪,喜欢,如果你办不到,这是很可能的。因为心是无常的,又会产生嗔,不喜欢。

对四念住而言,最重要的是当下具足正念,正知。只有保持在当下才能断除贪嗔,当一个所缘出现时,修行者必须观照这个所缘,直到他了解这个所缘的自然的真实状态。这个所缘不是色法就是心法,那么行者就可以体会到身、心是无常,苦,无我的非我,非自我。

 

2020.9.22 第二条

修行者要记住这些重点。

1.修四念住和到达涅槃之道,是根据佛陀的教导。而修行者修行成效,取决于对四念住修法自然的性向和天赋,前生修持的助缘,耐心,毅力和献身于灭苦的修行程度。

2.修四念住是心的工作。心一直作用于观照坐的色身、站卧等以改变是你在坐、站和走的邪见,因而断除无明烦恼。断除烦恼的方法是做正确的修行而非只是思考或推理。如果你作正确的修行,就有正确的结果和智慧,正确的智慧生起的时候,你就可以体会到身心的三法印,无常,苦无我。

所缘身和心是非常重要,正确地观照所缘,将引发三心,包括明觉,觉照,精进,正念,正知。而照见身心的实相是非你,非自我,无常和苦在此之后你将体会到身心的过患和危险,而应舍弃,亦即应该体证智慧而断除生死轮回。

3.修行者应保持觉察力。以便知道三心是否偏离了当下。这能使行者一再地回到当下。心的性质是变化多端的,有时是妄想心,有时是淫欲狂乱心,有时疑法的心,有时昏沉,有时烦躁,有时觉照力明觉弱。

修行者必须设法常常保持在当下觉照身心。而且当他偏离当下时,不要烦躁。因为心是无法控制的、无我的。修行者的任务是一直设法保持在当下,而实相修慧当下即会跟着显现,这是需要毅力的。而见法不是研究教理或听经闻法所能实证的,见到身心的三法印生起这种真理实相是源自于亲身体验,经历过程而习得。

4.另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修行者修错了而自己不知道,盲修,无用方法或方法不正确,无用心,无态度傲慢等。

5.灭除烦恼和止息痛苦的正确方法是修四念住,四念住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一阶,而最后要体证四圣谛,这可导致对身心五蕴完全无执必须经由四道来完成,预留道,一来道,不还道和阿罗汉道。

6.修四念住要有平衡的信和慧配合,如果你的信超过慧,你就无法判断修得对或错。如果你的慧超过信,会变成过慢。如果一个人要实践真正的佛法,必须以信和慧来完成所有观智,如果修法错误将难以改变修行者的邪见,就像大象陷入泥沼,一旦陷入了就非常难以自拔。佛说,诸因缘法虚幻变易,但自精勤,取证道果。

 

2020.9.22 第三条

每一节的修习,每一下呼吸,像一滴水,每一下的累积,没有任何事情能在短短的一瞬间完成或成就,即使看起来仅在转眼之间,结果的背后,其实累积数不清的努力和岁月,一点一滴的累积,是成就任何事的不二法门,更何况是断生死轮苦,苦的止息。大河始于涓滴,坚毅,忍耐,是推动的助缘,定时保持内心通风自然,别让杂念累积成执念,通过娴熟禅修,而达到一种纯净无染的宁静。

 

繁体原文:

2020.9.22 第一条

為怎麼要觀呼吸呢?,每一個修習者,刚開始心都是散乱的,念頭多,不安,和五蓋等,而令行者冇法靜心坐禅,觀呼吸可以使人的心定在呼吸上,如果心不定,冇力量就会跟了五蓋走,貪嗔痴,昏沈,掉舉,觀身境觸是觀不到的,因此,心首先要净化,定得下來,觀受,觀心,最後才能觀法,因為身体的行動最粗,感受次之,心念最細,那為什麼觀心会放在觀法前呢?这是因為觀心念無常比較容易,觀法無我難,人們執取了有我,巳成習慣,習性,冇正确的知見?修行法,是除五蓋,觀五蕴,觀六內入處等,修行法念處首先要先除五蓋,修定時,五蓋会覆蓋修行者的心識,使之冇法得定,所以要觀察五蓋的來源,生灭,断除它們,觀五蓋後要觀五蕴,行者一切身心的活動都包含在五蕴中,五蕴中包含一切有為的生灭法,觀六內入處,實際上是進一步守護六根,受從六根來,觀察法念處中的六根到了了分明時,就能对自己的內心有清醒的覺察,明白煩惱從何處來,如何灭,於是可以解脱煩惱,修學四念處,法念處還要進一步觀察一切法是生灭無常,觀法無我,認識到不論是四大五蕴假合的身軀,還是世間的一切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恆久的我存在,因此修行者如果以受,心,法為所緣修行就要更_注意了,例爱的受生起時,修行者就要了知这個受,但他可能因此变成執著这個受,这样他就冇法得到念住,因為念住必須透过中道來實踐,如果起了喜歡或不喜歡,修行就冇法行於中道,修行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否則修行就会不正确,冷漠也不是中道,有人要使他們的心既不爱也不憎,这'是不对的,这样是強迫生起冷漠,一切法是無我的,無法掌控的,因此也不正确,某些修法說心是空的,因此以空為所缘,但每個心識都有它的所缘,这個所缘是心生起的助缘,即使是出世間心仍然是以涅槃為所缘,有許多心和所缘会導致喜歡或不喜歡,'四念住的所緣可以断除喜歡或不喜歡,但四念住的所緣也会導致煩惱,例你想要令心安住於坐的色身,这会產生貪,喜歡,如果你辨不到,这是很可能的因為心是無常的,又会產生嗔,不'喜歡,对四念住而言,最重要的是當下具足正念,正知。只有保持在當下才能断除貪嗔,當一個所缘出現時,修行者必須觀照这個所缘,直到他了解这個所缘的自然的真實狀態。这個所缘不是色法就是心法,那麼行者就可以体会到身、心是無常,苦,無我的非我,非自我。

 

2020.9.22第二条

修行者要記住这些重点,1,修四念住和到達涅槃之道,是根據佛陀的教導。而修行者修行成效,取决於对皿念住修法自然的性向和天赋,前生修持的助缘,耐心,毅力和獻身於灭苦的修行程度。2,修四念住是心的工作,'心一直作用於觀照坐的色身,站卧等以改變是你在坐,站和走的邪見因而断除無明煩惱,断除煩惱的方法是做正确的修行而非只是思考或推理。如果你作正确的修行,就有正确的結果和智慧,正确的智慧生起的時候,你就可以体会到身心的三法印,無常,苦無我。所缘身和心是非常重要,正确地觀照所缘,將引發三心,包括明覺,覺照,精進,正念,正知。而照見身心的實相是非你,非自我,無常和苦在此之後你將体会'到身心的过患和危險,而應捨棄,亦即應該体証智慧而断除生死輪迴。3,修行者應保持覺察力。以便知道三心是否偏离了當下。这能使行者一再地回到當下。心的性質是变化多端的,有時是妄想心,有時是淫欲狂乱心,有時疑法的心,有時昏沉,有時煩躁,有時覺照力明覺弱。修行者必須設法常常保持在當下覺照身心。而且當他偏离當下時,不要煩躁因為'心是無法控制的,無我的。修行者的任務是一直設法保持在當下而實相修慧當下,即会跟著顯现,这是需要毅力的。而見法不是研究教理或聽经聞法所能實証的,見到身心的三法印生起这種真理實相是源自於親身体驗,經歷过程而習得。4,另一個可能發生的問題是,修行者修錯了而自巳不知道,盲修,冇用方法或方法不正确,冇用心,冇態度傲慢等。5,灭除煩惱和止息痛苦的正確方法是修四念住,四念住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一階而最後要体証四聖諦,这可導致对身心五蕴完全無執必須經由四道来完成,預留道,一來道,不還道和阿罗漢道。6修四念住要有平衡的信和慧配合,如果你的信超过慧,你就無法判斷修得对或錯,如果你的慧超过信,会变成过慢,如果一個人要實踐真正的佛法,必須以信和慧來完成所有觀智,如果修法錯誤將難以改變修行者的邪見,就像大象陷入泥沼,一旦陷入了就非常難以自'拔,佛說,諸因缘法虚幻變易,但自精勤,取證道果。

 

2020.9.22 第三条

每一節的修習,每一下呼吸,像一滴水,每一下的累積,沒有任何事情能在短短的一瞬間完成或成就,即使看起来僅在轉眼之間,結果的背後,其實累積數不清的努力和歲月,一点一滴的累積,是成就任何事的不二法門,更何况是断生死輪苦,苦的止息,大河始於涓滴,堅毅,忍耐,是推動的助缘,定時保持內心通風自然,別讓雜念累積成執念,通'过嫻熟禅修,而達到一種純净無染的寧靜。

 

Copyright © sunlunfan.com 2019-2025.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SunLunFan
PV:9107K / UV:60084  Online user 0 gues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