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编辑:圆子|校对:奕)
女声朗读:AI
第一条
我们的目标在于用全面且不偏不倚的心态,来感知任何生灭,既不贪着愉悦,也不排斥不舒适的体验,这种中性态度是正念的关键。
自己会发现,除非全面而平等地感知,否则,集中注意力不可能专注到任何禅修所缘上。
当我们让愉悦或不舒适的感觉,为想蕴染色或加工,例妄念纷飞,想蕴本身便凌驾识蕴之前,而我们对于呼吸的觉知便被搁置到一旁去了,没在禅坐中了,你只是在坐着而已。
禅修最重要的就是,正念于每一个飞逝而过的想蕴,了知无常。随着禅修的深入,自己能体验到,在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呼吸时,感知身体的感受、感觉、想法以及情绪是无常的,保持正念于平等想。
第二条
为何在禅修时培养平等想非常重要?
因为在心中生起的对于五蕴的渴爱,阻碍了我们解脱痛苦的能力。大迦旃延尊者的教导中,想是识之家,而其他蕴聚也一样是识之家,贪爱和其他染污就像锁键一样,将我们捆绑在蕴聚上,因而也捆绑在无常且苦的生生世世轮回上。
佛说:“色是识的家”,因为对于色的渴求而使识套上枷锁的人称为在家团团转的人。受是识的家;想是识的家;行,有意的行为,是识的家,因为对于行的渴求,而使识套上枷锁的人,就生生世世团团转于六度轮回中了。
第三条
在哪里执,就在哪里放
在修行的路上,执着是我,是错误的观念。看看自己在哪里执着了,一般都是视身体为我,我们的自我观是如此根深蒂固,所以当心是偏狭的、固执的、不温顺的、傲慢偏见的,主观的而令心根本无法观察实相。因此,行者很难相信,这些错误的自我观,只是支持自我存在的理念而已。
当行者持续的修习,我执会自然减退,观察实相就容易多了,观察实相越清楚,就越容易禅修,因为自己知道自我是禅修的唯一障碍,自我只是一种观念。行者超越了解这点,自我就越不会阻碍我们修行。 佛陀的教法不只是心理辅导之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去思考,继而以全新的方式去体验人生。这是为何佛教能绵延二千五百年而不消失的原因,心理学界不断有新的学说出现,而佛陀的教法是历久弥新,不可能有新的理论产生。
当我们修行时,行者应该试着去了解佛陀的教法。
佛法难闻是真的,所以修习者要有观察和思辨的能力,在练习专注禅修时,我们试着平静与专注,在练习观析禅修时,我们如实的观察不同的现象。因每一节禅修都不相同,专注禅修和洞察禅修应同时练习,止观一齐平衡发展,正定,即止观双运。
从经典中我们知道佛陀的教法是完整的,行者不可以只选择一部分来修,而忽视其他的,这样是无法解脱的,所以修行的方法包括持戒、守护感官之门、知足、正念正知、修习专注禅修与禅观,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宣隆禅法是以呼吸作为止观平衡的发展正定,安全简单正直,在第二部分直接观感受,如果方法正确,坚持下去,行者会进步飞快而迈向道与果。
纵使你的见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粘着它们,你就是错的。
如果这颗心要想,让它想,但别被它的念头骗了、抓了,只要看住它们。看看那是谁正在想好念头或坏念头,好念头和坏念头将会自己消失,因为它们都在无常、苦、无我的三法印之下。
第四条
修行请保持简单,身为佛教徒有那么多可以使用的佛法,但自己想下,真正需要的是多少?
在佛陀时代,佛陀简单的话语,人们也许只听过一部经而已,那已足以让他们见道,并在生活中得到平静。但今日许多人都贪婪地搜集信息,想学习更多,从未开始练习的人在讲佛法,而令他人困惑,我们必须记住,佛陀教法的本质是简单又明了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话包括了戒定慧。
禅修是自净其意,行者致力于慈悲与持戒,我们不能光靠想的,而是必须脚踏实地去修习。唯有如此,心才会导致安稳,自在与平静和谐;唯有真的去做才有效,如果行者不发问而是自已去找答案,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修行正确的态度,不要依赖他人,行者应该自己去找真谛,为我们自己的戒定慧负起责任。唯有导致自在安稳的心是住于四念处的修习,才能确认它是符合正法、正道。
当行者正确地修行时,日益增长的智慧与自在安稳的感觉,必定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因为身体的痛苦无可避免。当世间的事情发生时,心只是面对它,并觉知这是轮回的本质,而轮回是痛苦的,你看见苦而不对它作出反应,只是知,顺其自然,静观其变而已。
在经中,大阿罗汉们说:“世间只不过是苦生与苦灭而已”。达于自己内在的法,自己的体验。
繁体原文:
第一条
我們的目標在於用全面且不偏不倚的心態,來感知任何生灭,既不貪著愉悅,也不排斥不舒適的体驗,这种中性態度是正念的関鍵,自己会發現,除非全面而平等地感知,否則,集中注意力不可能,專注到任何禅修所缘上,當我們讓愉悅或不舒適的感覺,為想蕴染色或加工,例妄念纷飛,想蕴本身便凌駕識蕴之前,而我們对於呼吸的覺知便被擱置到一旁去了,冇在禅坐中了,你只是在坐著而已,禅修最重要的就是,正念於每一個飛逝而过的想蕴,了知無常,随著禅修的深入,自己能体驗到,在集中注意力專注於呼吸時,感知身體感受,感'覺,想法,以及情緒是無常的,保持正念於平等想。
第二条
為何在禅修時培養平等想非常重要
因為在心中生起的,对於五蕴的渴愛,阻礙了我們解脱痛苦的能力,大迦旃延尊者的教导中,想是識之家,而其他蕴聚也一样是識之家,貪爱和其他染污就像鎖鍵一样,將我們綑綁在蕴聚上,因而也綑綁在無常且苦的生生世世輪廻上,佛說,色是識的家,因為对於色的渴求而使識套上枷鎖的人稱为在家團團轉的人,受是識的家,想是識的家,行,有意的行為,是識的家,因為对於行的渴求,而使識套上枷鎖的人,就生生世世團團轉於六度輪廻中了。
第三条
在那裡執,就在那裡放
在修行的路上,執著是我,是錯誤的觀念,看看自巳在那里執著了,一般都是視身體為我,我們的自我觀是如此根深蒂固,所以當心是偏狹的,固執,不温順,傲慢偏見,主觀而令心根本無法觀察實相,因此,行者很難相信,这些錯誤的自我觀,只是支持自我存在的理念而巳,當行'者持續的修習,我執会自然减退,觀察實相就容易多了,觀察實相越清楚,就越容易禅修,因為自巳知道自我是禅修的唯一障礙,自我只是一種觀念,行者越了解这点,自我就越不会阻礙我們修行,佛陀的教法不只是心理輔導之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去思考,繼而以全新的方式去体驗人生,这是為何佛教能、綿延二千五百年而不消失的原因,心理學界不断有新的學說出現,而佛陀的教法是歷久彌新,不可能有新的理論產生,當我們修行時,行者應該試著去了解佛陀的教法,佛法難聞是真的,所以修習者要有觀察和思辨的能力,在練習專注禅修時,我們試著平静与專注,在練習觀析禅修時,我們如實的觀察不同的現象,因每一節禅修都不相同,專注禅修和洞察禅修應同時練習,止觀一齊平衡發展,正定,即止觀雙運,從經典中我們知道佛陀的教法是完整的,行者不可以只選擇一部分來修,而忽視其他的,这样是無法解脱的,所以修行的方法包括持戒,守護感官之門,知足,正念正知,修習專注禅修与禅觀,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宣隆禅法是以呼吸作為止觀平衡的發展正定,安全簡單正直,在第二部分直接觀感受,如果方法正确,堅持下去,行者会進步飛快而邁向道与果。縱使你的見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黏著它們,你就是錯的,如果这颗心要想,讓它想,但別被它的念頭騙了,抓了,只要看住它們。看看那是誰正在想好念頭或壞念頭,好念頭和壞念頭將会自巳消失,因為它們都在無常,苦,無我三法印之下。
第四条
修行請保持簡单,身為佛教徒有那麽多可以使用的佛法,但自巳想下,真正需要的是多少,在佛陀時代,佛陀簡單的話語,人們也許只聽过一部經而巳,那巳足以讓他們見道,並在生活中得到平静,但今日許多人郤貪婪地蒐集資訊,想比學習更多,從未開始練習的人在講佛法,而令他人困惑,我們必須記住,佛陀教法的本質簡單又明瞭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净其意,三句話包括了戒定慧,禅修是自净其意,行者致力於慈悲与持戒,我們不能光靠想的,而是必須腳踏實地去修習,唯有如此,心才會導致安稳,自在与平静和諧,唯有真的去做才有效,如果行者不發問而是自已去找答案,可能会比較好一点,修行正確的態度,不要依賴他人,行者應該自已去找真諦,為我們自巳的戒定慧負起責任,唯有導致自在安稳的心,是住於四念處的修習,才能確認它是符合正法,符合正道,當行者正確地修行時,日益增長的智慧与自在安穩的感覺,必定是一種內心的体驗,因為身體的痛苦無可避免,當世間的事情發生時,心只是面对它,並覺知这是輪㢠的本質,而輪迥是痛苦的,你看見苦而不对它作出反應,只是知,順其自然,静觀其变而巳,在經中,大阿罗漢們說,世間只不过是苦生与苦灭而巳。達於自巳內在的法,自巳的体驗。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