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隆禅修法的特点和优势|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11)

2020-12-11 14:05:50 1170 Lisa

简体版(编辑:奕 | 校对:觀)

朗读(男声):朱师兄

朗读(女声):AI

男声版:

女声版:

 

第一条

宣隆禅修法的特点是心很快平静、专注而念住。

透过四念处的修习,如果持续不断,七觉支就会自动完整地增长,四念处不是研究、思考或听有关的开示或讨论,自己必须根据经验直接觉知四念处,以正念为基础,观呼吸的集中专注,就是培养正念和觉知、觉察。

七种觉悟的因素或圣者的七种特质是:正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在修观的所有阶段和层次中,都能发现七觉支,如果自己以内观智慧禅的开展阶段作为标准,那么,七觉支会变得非常明显,是行者初见诸法生灭的生灭随观智的阶段。自己如何培养,持续坚持很重要了,如实的修行。而宣隆禅修的方法是最清楚、最简单、最直接的路径,特别强调在强大的精进,专注在对感受,特别是苦受的直接了知上,是通向宣隆禅修法的锁匙,藉着念住于强烈呼吸的这种巨大的精进,让心达于专注,然后坚毅,不动的坐着,完全地体验着身体上的苦受,深入于内观的修习之中。利用感受,特别是苦受,是宣隆最大的特点,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目标导向的修法,在每次禅坐中将全部的精进努力都指向专注与观的发展,完全地精进以克服疼痛和散乱心,就是宣隆法。

专注的强烈呼吸和随后的苦受二者的力量,就是适合用来克服通常会让禅修者分心的许多障碍。无论你感觉多么想睡,一段时间只专注在鼻孔感受的强力呼吸,就会让你马上醒过来。这个修行方法的技巧,对于一个焦虑不安、散乱的心能让它安静下来也同样有效,面对强烈呼吸的这种巨大精进,大部分的念头都会被摧灭,就像浮云被风吹散一样,心会安住而净化。清除了想睡和散乱的心,使得行者清明而专注。进一步对于苦受和不断改变的感受保持念住,则强化了心的念住力与觉观力。

修习此法一小段时间,行者就可能体验到平静、专注的心的力量,而当用以转至观照心身名色的过程,便能通向清楚的观,智慧与解脱。因此,行者也要知道方法的重要性。要正确的用到方法令自己进步。如果是有概念性的,不是太慢就是不直接,这也会影响你的进展,而妄念依然故我,反而增多了,如果心的集中专注与觉知力没有法提升反而妄想更多的话,自己对方法修了一段时间,自己也会知道的,这与简单直接的方法有很大的分别,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自己也会分辨出来。

 

第二条

正念,是使所缘境历历在目,既不忘失,也不会让它消失。当正念现前,会注意正在发生的所缘而不忘失,为了让正念的特相与功能,非表面的而不忘失,在练习时清楚出现,自己必须了解和修习的三个层面:

现起,它会培养和带领其他两个,正念最主要的现起是面对,让心直接面对所缘,在禅修时,直接面对所缘,正念才会生起,才能了解它的本质,如果更仔细的看,会发现很多细节,你必须整体的看,细节才会显现。例如:打量某人,先看面貌,做初步判断,如果不仔细观察面貌,注意其他地方,注意力会被其他部位引开,你便无法准确判断,随着修习者一再重复所缘,集中专注,渐渐稳固,没有失误,所缘不会从观察中离失,既不会溜走,也不会消失,更不会失念而遗忘,烦恼无法在强大的正念中生起。

如果能长时间保持正念,由于烦恼消失,禅修者会发现心非常清净,没有烦恼是正念现起的第二层,当正念持续不断时,智慧会生起,就能洞见身心的本质。正确的觉醒,必然是与呼吸成对的。

觉知,意思是一有杂染烦恼生起,便会看到杂染烦恼的生起与呈现过程,自己是知道的,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没有任何的符号标记,什么也没有,甚至自我也没,有什么自我,只不过是在世俗习惯上的知觉罢了,一旦觉醒坚牢了,你必须去超越它。任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有它的原因。一旦你有善巧地细心观照它直到你知道它的成因,你将能超越它。

 

第三条

在禅修时,心灵会有四个认知的层面,尤其是在认知标明时,若在认知这个阶段停止,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外境可以没有反应,然而,当我们这样做时,心会说,是我在做决定,是我决定这样做的。现在,你可以去找这个“我”,会发现你只找到决心而已,而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并没有“我”在里面,行者要一再观察,因为在五蕴中隐藏着假象,即“我”的存在。

有人认为决心来自于思考,有些则认为来自于他们的感受,其他人会认为来自观察者或是意志力。行者可以自问,当心没有反应,没有观察者,没有意志力时,这个“我”在那里?当这些我的,指感受、意志力等不存在时,“我”又在那里?在做什么?

要了解究竟实相,必须有专注力和意愿,才能了解生命的最深层,而不是只探究表面的现象。如:喜好或厌恶等。如果我们长期喜好与厌恶的事物与习性,或许在禅修的练习里,可以找到超越喜欢与厌恶的解决之道。

在禅修出定后,这种观察很有用,如果不禅修,可能会流于知性游戏,而心为了逃避这些问题,会乐于这种游戏,在入妄想,喜欢与不喜欢、放逸等,心不想观察,放松精进力了。

如果行者只观察肤浅的层面,禅修会令你没有什么益处,相反地,当深入观察而导致开悟时,它的益处非常大,像“汀”一声,突然了悟的经验。行者必须小心谨慎,不要认为有个“我”在修习。恍然大悟的是心,不是我,而要有内观智慧则需要一颗纯净、专注的心。

禅修时,所观察的对象必须和自己的内心有关,是心在观察,谁拥有感官触觉?是谁在反应?当行者观察时,必定与我们的内心感受有关,内心会一再认为是我,当我们如此认为时,就应该进一步观察,会发现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是个错误的观念。

如果我们真的想知道真相,就要继续观察四大,观察身体生起的原因和身体是无常的,观察身体的生起灭去。我们必定会死去,观察身体的特质,指无常、苦、无我。当心的四个层面按照次序生起时,观察是谁在做这些事?为什么所做的常常与所希望的相反?心散乱,总是不安,想放弃的多,不能坚持下去了。是谁在这样想?

禅修是用方法,我们会慢慢了解佛陀所教导的法,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不坚持努力下去,将永远无法应用这些修行指导。佛陀说,如果我们能走完整条解脱道,就可以彻底解脱苦,在修行的过程中,行者会对佛陀所说的法越来越有信心,也会依照他的指导向前迈进,持续的解脱之旅,坚持。

第四条

禅修者的心灵平静是一种能量场,正面而有正念,令一些没有禅修的朋友也想学习坐禅,也是善行和法的布施。因此,发上群的报数和鼓励,能令同修持续下去修习。同修也需要护法,令佛法得以传承下去。精进、布施、自律有戒、智慧是你修行的资粮,缺一不可。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宣隆禅修法的特点是心很快平静,專注而念住。

透过四念處的修習,如果持續不断,七覺支就会自動完整地增長,四念處不是研究,思考,或聽有関的開示,或討論,自己必須根據經驗直接覺知四念處,以正念為基礎,觀呼吸的集中專注,就是培養正念和覺知,覺察,七种覺悟的因素或聖者的七种特質是,正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在修觀的所有階段和層次中,都能發現七覺支,如果自己以內觀智慧禅的開展階段作為標準,那麼,七覺支会变得非常明顯,是行者初見诸法生灭的,生灭随觀智的階段,自己如何培養,持續堅持很重要了,如實的修行,而宣隆禅修的方法是最清楚,最簡單,最直接的路径,特别强調在强大的精進,專注在对感受,特別是苦受的直接了知上,是通向宣隆禅修法的鎖匙,藉著念住於强烈呼吸的这種巨大的精進,讓心達於專注,然後堅毅,不動的坐著,完全地体驗著身體上的苦受,深入於內觀的修習之中。利用感受,特別是苦受,是宣隆最大的特点,这是一種非常强烈地目標導向的修法,在每次禅坐中將全部的精進努力都指向專注与觀的發展,完全地精進以克服疼痛和散乱心,就是宣隆法。專注了的強烈呼吸和随後的苦受二者的力量,就是適合用來克服通常会讓禅修者分心的許多障礙。無論你感覺多麽想睡,一段時間只專注在鼻孔的感受的强力呼吸,就会讓你馬上醒过来,这個修行方法的技巧,对於一個焦慮不安,散乱的心能讓它安静下來,也同样有效,面对强烈呼吸的这種巨大精進,大部分的念頭都會被摧灭,就像浮雲被風吹散一样,心会安住而净化。清除了想睡和散乱的心,使得行者清明而專注。進一步对於苦受和不断改變的感受保持念住,則强化了心的念住力与覺觀力,修習此法一小段時間,行者就可能体驗到平静,專注的心的力量,而當用以轉至觀照心身名色的过程,便能通向清楚的觀,智慧与解脱。因此,行者也要知道方法的重要性。要正确的用到方法令自巳進步。如果是有概念性的,不是太慢就是不直接,这也会影響你的進展,而妄念依然故我,反而增多了,如果心的集中專注与覺知力,冇法提升反而妄想更多的話,如果自巳对方法修了一段時間,自巳也会知道的,这与簡單直接的方法有'很大的分别,过了一段時間的修習,自巳也会分辨出來。

第二条

正念,是使所緣境歷歴在目,既不忘失,也不会讓它消失,當正念現前,会;注意正在發生的所緣而不忘失,為了讓正念的特相與功能,非表面的而不忘失,在練習時清楚出現,自己必須了解和修習的三個層面,現起,它会培養和带領其他兩個,念最主要的現起是面对,讓心直接面对所缘,在禅修時,直接面对所缘,正念才会生起,才能了解它的本質,如果更仔細的看,会發現很多細節,你必須整体的看,細節才会显現,例如打量某人,先看面貌,做初步判斷,如果不仔細觀察面貌,注意其他地方,注意力会被其他部位引開,你便无法準確判斷,随著修習者一再重愎所緣,集中專注,漸漸稳固,沒有失误,所緣不会從觀察中离失,既不会溜走,也不会消失,更不会失念而遺忘,煩惱無法在强大的正念中生起,如果能長時間保持正念,由於煩惱消失,禅修者会發現心非常清净,沒有煩惱是正念現起的第二層,當正念持續不断時,智慧会生起,就能洞見身心的本質。正確的覺醒,必然是与呼吸成对的,覺知,意思是只是一有雜染煩惱生起,便会看到雜染煩惱的生起与呈现过程,自巳是知道的,沒有过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现在。沒有任何的符号標記,什麼也沒有,甚至自我也沒,有什麼自我,只不过是在世俗習慣上的知覺罷了,一旦覺醒堅牢了,你必須去超越它。任何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有它的原因。一旦你有善巧地細心觀照它直到你知道它的成因,你將能超越它。

第三条

在禅修時,心靈会有四個認知的層面,尤其是在認知標明時,若在認知这個階段停止,我們会發現我們对外境可以沒有反應,然而,當我們这样做時,心会說,是我在做决定,是我决定这样做的,现在,你可以去找这個我,会發現你只找到决心而已,而这是一種心理现象,並沒有我在裡面,行者要一再觀察,因為在五蕴中隐藏著假象,即我的存在,有人認為决心來自於思考,有些則認為來自於他們的感受,其他人会認為來自觀察者或是意志力,行者可以自問,當心沒有反應,沒有觀察者,沒有意志力時,这個我在那里?當这些我的,指感受,意志力等不存在時,我又在那裡?在做怎麼?要了解究竟實相,必須有專注力和意願,才能了解生命的最深層,而不是只探究表面的现象,如喜好或厭恶等,如果我們長期喜好与厭惡的事物与習性,或許在禅修的練習里,可以找到超越喜歡与厭惡的解決之道,在禅修的出定後,这種觀察很有用,如果不禅修,可能会流於知性遊戲,而心為了逃避这些問題,会樂於这種遊戲,在入妄想,喜歡与不喜歡,放逸等,心不想觀察,放鬆精進力了,如果行者只觀察膚淺的層面,禅修会令你沒有什麼益處,相反的當深入觀察而導致開悟時,它的益處非常大,像汀一声,特然了悟的經驗,行者必須小心謹慎,不要認為有個我在修習,恍然大悟的是心,不是我,而要有內觀智慧則需要一顆纯净,專注的心,禅修時,所觀察的对象必須和自己的內心有関,是心在觀察,誰拥有感官觸覺?是誰在反應?當行者觀察時,必定与我們的內心感受有関,內心会一再認為是我,當我們如此認為時,就應該進一步觀察,会發現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是個錯誤的觀念,如果我們真的想知道真相,就要、繼續觀察四大,觀察身體生起的原因和身體是無常的,觀察身體的生起灭去,我們必定会死去,觀察身體的特質,指無常,苦,無我,當心的四個層面按照次序生起時,觀察者,是誰在做这些事?,為什麼所做的常常与所希望的相反?心散乱,总是不安?想放棄的多,不能堅持下去了,是谁在这样想?禅修是用方法,我們会慢慢了解佛陀所教導的法,如果我們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不堅持努力下去,將永遠無法應用这些修行指導,佛陀說,如果我們能走完整條解脱道,就可以徹底解脱苦,在修行的过程中,行者会对佛陀所說的法会越來越有信心,也会依照他的指導向前邁進,持續的解脫之旅,堅持

第四条

禅修者的心靈平静是一種能量場,正面而有正念,令一些冇禅修的朋友也想學習坐禅,也是善行和法的布施,因此,發上羣的報数和鼓勵,能令同修持續下去修習,同修也需要護法,令佛法得以傳承下去。精進,布施,自律有戒,智慧是你修行的資糧,缺一不可。

 


注:简体版使用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Copyright © sunlunfan.com 2019-2025.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SunLunFan
PV:9106K / UV:60084  Online user 0 gues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