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离与忍耐,互相匹配 |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2)

2020-12-02 09:16:04 798 Lisa

Lisa老师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萱|校对:争)


第一条
舍离与忍耐,互相匹配
浩浩世间,而认为官能世界最为重要的,这便是隐匿的无明,会导致自我的妄见。
人生每时每刻都需要修行,而修行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能够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逆境、困扰、病苦等。只有扛过巨大的考验才可能有强大的心里力量,心量不断扩大最终到达彼岸。


实际上,每一次苦难都是生命真实的显现,也是无常给我们强而有力的启示。顺境与逆境都是平等的,沒有谁一生都是顺畅的,各自都要经受百般考验的,这才是人生。但大多数人在面对苦和困扰时,都会表现出抗拒和恐惧,那是因为不了解一切无常。苦既是人生,也是菩提,如果不明白这点,就会长久让自己的人生陷入痛苦烦恼的幻象中无法自拔。因此,执迷于痛苦受烦恼干扰的人,以幻为真,无法觉悟。苦难和烦恼像麦子结籽一样自然,而苦難难的考验恐怕沒有人愿意遇到和接受。


实质上,考验和修习真正的含义就是,行者通过苦受去体悟生命的本相,有烦恼,才想修行,坦然面对,无常的折磨和体证,才会觉知无常、苦、无我的实相。


对冶愉悅的感官接触,所产生的反应只有一法,舍。

除此之外,还需忍耐,当不悦的感觉产生时,要忍受这种不愉快的感官接触。例如:长久的坐姿使身体非常不适,但是忍耐是个很好的修行方式。沒有人的一生中是沒有病痛,所谓的忍耐,意思是說,不必因这种病痛而烦恼。我们越是能忍耐,心就会变得越强大。


一颗未受过训练的心,每一次见到厌恶或喜欢的事物时,心会跟着厌恶无欢喜的情绪起伏不定。这些起伏的波浪是烦恼,是每一个人都经历的烦乱,并会造成一种不舒适,不安全之感。
忍耐也同時能夠用来对治情绪不定的时候,能夠忍耐便是另一种停止因好坏而产生情绪反应的方法,指的也就是灭除贪爱。


接着是舍除、放下、舍弃。不论我们情绪做任何反应,嗔怒也好,悲伤也好,欲求或排斥,羡慕或骄傲,担忧或恐惧等等,都必须去认知,必须舍弃。
舍除绝不是指压制烦恼习气,因为在还未认知前,我们是不可能舍除它们的。这种放下的作法是心里成熟。最重要的一部分,除非我们开始实践佛陀的教法,否则这些杂染烦恼是无法舍除的。放下是不执着,不拥有我们所想和所感觉的。


假如我们深信每一个念头和每一个感觉,假如我们随心所愿的黏着他们,那么要放下是不可能的。我们怎有可能放下一个全然的我呢?如果确实是我在思考和感觉,我们又如何丢弃得了呢?但是,如果有一天只有念和感觉,客观的正念识破其不圆满性和无用性时,要放下方才可能。当我们能放下欲望,排斥与抗拒时,我们方才开始修行。


佛陀说,修行不在于外,而是全然于内。如果在修行的路上,内心沒有改变,行为沒有改善,口业不停的作是作非,这一切的修行都是徒劳无用的。这需要徹入自身,因为所有的欲望都在我内的内心里,而不在平时生活上的衣着、食物或清醒之中。


舍除、放下是净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同样适用于禅修当中。如果不舍弃散漫的念头,我们将无法坐禅。当我们说,我坐得很差时,就表示无法放下念头。妄念持续不断的来来去去。放下生活中不善的念头与情绪,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禅修,我们在禅修中所学的一切,也有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繁体原文:
第一条
捨离与忍耐,互相匹配
浩浩世間,而認為官能世界最為重要的,这便是隐匿的無明,会導致自我的妄見。人生每時每刻都需要修行,而修行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面对各种不可預知的逆境,困擾,病苦,只有扛过巨大的考驗才可能有强大的心靈力量,進而扩大而成就,實際上,每一次苦難都是生命真實的显現,也是無常给我們强而有力的啟示,順与逆都是平等的,沒有誰一生是順暢的,各自都有經受百般的考驗,才是人生,但大多數人在面对苦和困擾時,都会表現出抗拒和恐惧,因不了解無常,可以說,苦既是人生,又是最好的修行,如果不明白这点,就会長久讓自己的人生真正陷入痛苦煩惱的幻象中无法自拔,因此,執迷于痛苦受煩惱干擾的人,以幻為真,无法覺悟,苦難和煩惱像麥子結籽一样自然,而苦難的考驗恐怕沒有人願意遇到和接受,實質上,考驗和修習真正的含義就是,行者通过苦受去体悟生命的本相,有煩惱,才想修行,坦然面对,無常的折磨和体証,才会覺知無常,苦,無我的實相。对冶愉悅的感官接觸所生反應只有一法,捨。除此之外,還須忍耐,也就是忍受不愉快的感官接觸,當不悦的感覺產生時,例,長久的坐姿使身體非常不適,不过,忍耐是個很好的修行。沒有人在一生中沒有病痛,所謂的忍耐,意思是說,不必因这種病痛而受苦。我們愈是能忍耐,心就会变得愈精鍊。一顆未受訓練的心,每一次見到所恶或所喜的事物時,起伏不定。这些起伏的波浪是煩惱,是每一個人都經驗的煩乱,並会造成一種不舒適,不安全之感。忍耐也同時能夠用來对治情緒不定的時候,能夠忍耐便是另一種停止反應的方法,指的也就是滅除貪爰。接著是捨除,放下,捨棄。不論我們做任何反應,嗔怒也好,悲傷也好,欲求或排斥,羡慕或驕傲,担憂或恐懼等等,都必須去認知,必須捨棄。捨除絕不是指壓仰,因為在還未認知前,我們是不可能捨除它們的。这種放下的作法是心靈成熟裡,最重要的一部分。除非我們開始實踐佛陀的教法,否則这些雜染煩惱是無法捨除的。放下是不執著,不擁有我們所想和所感覺的。假如我們深信每一個念頭和每一個感覺,假若我們随心所願的黏著它們,那麼要放下是不可能的。我們怎有可能放下一個全然的我呢?如果的確是我在思考和感覺,我們又如何丢棄得了呢?但是,如果有一天,只有念頭和感覺,屆時,客觀的正念視破其不圓滿其不圓滿性和無用性時,要放下方才可能。當我們能放下欲望,排斥与排拒時,我們方才開始修行。佛陀說,修行不在於外,而是全然於內。如果在修行的路上,內心沒有改變,行為沒有改善,口業不停的作是作非,这一切的修行都是徒勞無用的。这須要徹入自身,因為所有的欲望都在我們的內心裡,而不在平時生活上的衣著,食物或清醒之中。捨除,放下是净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同样適用於禅修當中。如果不捨棄散漫的念頭,我們將無法坐禅。當我們說,我坐得很差時,就表示無法放下念頭。妄念持續不断的來來去去。放下生活中不善的念頭与情緒,有助於增强我們的禅修,我們在禅修中所學的一切,也有助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

 

Copyright © sunlunfan.com 2019-2025.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SunLunFan
PV:9106K / UV:60078  Online user 0 guest 0